
-
饲料、药疫苗的改造空间不大 饲料的特点是集中度不高、门槛低、毛利低。饲料在中国的集中度大概是20%,比较大的公司有正大、新希望等。饲料生产门槛相对较低,饲料最主要的原料是粮食,把粮食和其他营养成分按照一定的配方经过简单加工,产出便是饲料。 不少大型养猪场甚至自建饲料厂,小型养猪场也往往选择购买预混料(仅包含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),自行混合粮食来喂养肉猪。所以,低门槛的直接影响是低毛利,目前饲料企业的毛利大约是 10%。 药疫苗的市场相对较小,只有几百亿,我们在这儿一起讲。药疫苗厂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,毛利比较高。以中牧为例,其疫苗的毛利大概为 60%,疫苗的门槛比药品的门槛高很多,药品毛利大概是 20%。在药和疫苗领域,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有竞争力。

-
种猪市场比较分散,偏技术导向 仔猪的市场规模为 1600 亿人民币。种族育种到提供断奶商品肉猪的仔猪,这一块体系比较复杂。大型养猪企业,包揽了从最上游的曾祖代种猪到最终商品肉猪的仔猪。中型养猪企业,从父母代的二元母猪开始做。小型企业,则是自己买仔猪来育肥。 整个育种环节的流程做得越好,商品肉猪的生产效率就越高,生产成本就越低。具体的分析可以参见下文料肉比和 PSY 的分析。
-
上游的流通效率比较高 拿饲料来说,饲料的流通有 2-3 环,具体情况参见上图。目前的趋势是饲料厂绕过经销商将渠道渗透到县级,很多饲料厂会下沉到地级市设立办事处,所以这环的毛利不一定在经销商身上。 互联网唯一可能可以做的是县乡零售店,加价 10% 左右,这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流通了。它还做另外两件事情,第一是服务,县乡里面的零售店,像个药店一样,为生病的猪提供喂药建议;第二是提供赊帐,因为农户小型的偏多,猪价下跌时,小型农户容易扛不住。这时农户要买猪苗、饲料需要赊帐,账期平均在 3 个月左右,零售店一般在猪卖出时向农户要钱,所以如果把服务和赊帐算进去的话,零售店挣的实际上是服务加金融的利润。 整个流通环节毛利大约 10%,改造空间有限。 药与疫苗的流通在县级零售店以前,是由专门的药/疫苗经销商来做流通。不过县级零售店会同时兼顾营药、疫苗和饲料。要和疫苗的毛利稍高于饲料。 小型养猪场需要从外面购买仔猪。仔猪的流通由专门的仔猪贩来做,与猪贩是两拨人。
饲料的生产比较高效,改造空间不大。兽药环节效率的提升,有两种方式,一是药品研发,提高药的效力,二是通过科学管理和育种,使猪少生病。 种猪环节的效率提升关键在于选育,通过提升 PSY 和降低料肉比,来实现效率的提升。 上游流通环节效率较高,且重服务,互联网改造的空间不大。
近期评论